文献中人名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在学术文献中,人名后面的数字通常表示他们所在的组织或机构的排名或者贡献度。这些数字可以是排名、分数、系数等,用于评估一位研究人员在其组织中的学术地位及其在论文研究中的贡献。通常这些数字是由自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主流数据库量化计算得出的,比如 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等。
以下将结合国内主流数据库,从SCI期刊和万方期刊库中挑选出一些相关文献,详细介绍人名后的数字代表的含义和作用。
一、SCI核心期刊
1、作者指数
作者指数(H指数)是指一个学者的所有文章中,引用次数大于等于其文章数的最大值。H指数是由物理学者Jorge Hirsch于2005年提出,是评估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例如,一个研究人员的H指数为30,表示他的30篇文章至少被引用了30次。
2、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用于衡量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定义为某一年的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的总数,即影响因子=被引次数/总发文数。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表示该期刊的学术水平越高。在论文投稿时,一些SCI期刊会要求作者在刊物前缀处注明自己的影响因子数值,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权威性。
二、万方期刊库(CSSCI核心)
1、总排名
总排名是指在一本期刊或者一个领域内,作者或组织所发表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其数值越高,表示该作者或组织的学术水平越高。
2、平均排名
平均排名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作者或组织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论文数的比值。其数值越高,表示该作者或组织的学术贡献度越大。
三、其他数据库的数字含义
除了SCI和CSSCI之外,其他知名的期刊数据库也有其特殊的指数含义,例如美国专利局的专利数据中,数字通常表示专利的申请号或专利评价的分值。
总结:
以上是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含义的介绍。在写论文时,掌握这些数字含义,有助于更好地评估自己或他人在该领域内的学术表现,同时也有助于确定投稿期刊的选择,提高论文的成功率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