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外审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拒稿吗?
SCI是指科学引文索引,是全球科技领域最权威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之一。SCI期刊在同行评审、发表流程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标准,因此成为了广大科研工作者追求的顶级学术期刊。在SCI投稿过程中,有一些常见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外审时间过长容易拒稿这一问题。
什么是SCI外审时间?
SCI外审时间,指的是从投稿到收到审稿意见的整个耗时过程,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 投稿后等待编辑部初审,由编辑部对学术文章的题目、方向、关键词、摘要等方面进行粗略审查。
- 编辑部初审通过后,将文章发送给相应的审稿人进行专业性审核。
- 审稿人审核后,将审稿意见发送给编辑部。
- 编辑部再根据审稿意见进行是否发表的最终决策,将意见反馈给作者。
- 作者进行修订后,再次提交审核,这个过程可能会多次循环,直至文章完美。
外审时间过长是否会拒稿?
SCI外审时间过长是否会导致稿件被拒,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具体情况需分析具体问题。
第一,一般外审时间会在2-3个月左右,每个期刊可能不太一样,但如果时间超过了4-5个月,则比较长了。如果审稿时间长是因为审稿人比较忙,那么多花点时间等待审稿人可能是合理的,而如果是因为审稿人经常超时不提交审稿意见,那么长时间等待就无形中增加了投稿的不确定性,这样就增加了被拒的可能性。
第二,文章自身的内容如何,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文章质量过低,或者创新性、实用性不够,那么即便审稿时间较短,也可能面临拒稿的风险。
第三,对于多数期刊而言,外审时间过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被拒,或者越错误正确。外审时间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评价结果,其实,还取决于审稿人、编辑以及期刊的管理水平。有时,在处理复杂情况的过程中,审稿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若这是得到了审稿人、编辑认可的结果,有利于保证论文的质量。
如何避免SCI外审时间过长?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避免SCI外审时间过长的问题。
第一,认真选择投稿期刊。最有效的方法是越早就开始了解期刊信息,仔细比较各期刊发文主题方向、要求,看看自己的研究重点与这些情况是否吻合。这样就可以避免把文章投稿到一个与自己的研究兴趣相去甚远的期刊上,从而增加被拒的风险,而且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推荐选择自己熟悉的期刊,或者通过网络资讯、同行交流等更好的了解有哪些适合自己的期刊。
第二,仔细选择合适的审稿人。第一轮审稿意见往往决定论文好坏,因此如何选择审稿人非常重要。要选择专业领域知识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学者。可以在投稿时提供自己的审稿人推荐列表,但需要注意的是,推荐的审稿人不能与作者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第三,提交充分、完整的材料。我们一方面要检查文章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另一方面要认真检查格式等问题,保证所有细节都能够满足期刊材料提交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减少外审时间。在写作时,也需要选择正确合适的语言,尽量避免错误和重复冗余的言辞。
小结
SCI外审时间快慢是否会影响文章被拒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文章质量、审稿人、编辑、期刊管理等因素。在投稿之前选定好期刊,选择合适的审稿人,并提交规范完整的材料,能够有利于尽量减少SCI外审时间。在SCI投稿过程中,还需要有持之以恒和耐心的心态,不断等待和磨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让自己取得科研胜利。